
夜幕降臨,華燈初上。近日,在神源煤化工的職工宿舍區和工業廣場南側的休閑步道上,一盞盞嶄新的太陽能路燈悄然亮起,柔和的光暈灑在路面上,為下班后悠閑散步的職工們照亮了道路,也溫暖了他們的心田。這是公司通過自主加工改造,以“小切口”改善民生、提升職工幸福感的一個生動縮影。
公司在推進“我為職工辦實事”實踐活動中,聚焦職工反映的“部分路段照明不佳”問題,精準施策,巧妙破題。未采取簡單的外購和大規模工程改造方式,而是堅持“經濟實用、節能高效”原則,將任務交給保運區進行自制。
“我們算的是綜合賬,既要效果好,又要成本低,還要解決后續電費和維護的‘長遠賬’。”保運區接到任務后,主動作為,開動腦筋,決定走自主加工、舊物利用的路子。他們僅需采購核心的燈頭和太陽能板部分,其余的組裝、焊接、安裝等工作全部自主完成。
“這種自制路燈優勢明顯,省去了高昂的采購成本和復雜的線路鋪設費用。”該公司經管部門負責人介紹,“利用清潔太陽能,無需接入電網,實現了真正的綠色照明,并且安裝便捷,不受布線限制,可根據需要靈活布局,快速投用。此舉在美化亮化環境的同時,節省了大量資金投入。”
與此同時,針對進礦道路上部分路燈老化、照明效果差的問題,公司同樣采取了“太陽能改造”的妙招,采購太陽能電池板,對原有路燈進行“光能升級”,讓老路燈煥發新生,徹底解決了路段的“失明”問題。
光線充足了,環境美化了,職工們晚飯后結伴散步的身影也多了起來。“以前這幾段路照明不好,心里不踏實。現在好了,燈亮堂堂的,走路安全,心情也特別舒暢!”一位正在步道上散步的職工高興地說。這看似微小的變化,卻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全體職工的歸屬感和安全感,成為了大家交口稱贊的“小確幸”。
(審核:姚春雷 責編:王 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