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楊柳礦地面調度指揮中心,智能化采掘、機電、通防等功能區井然有序。工位顯示屏與正前方的超級大屏實時聯動,井下作業畫面一覽無余,各類生產數據躍然屏上。無論是工作面上的大型采煤機,還是綿延千米的皮帶運輸機,如今都能在地面輕松“駕馭”,實現遠程精準控制——5年前的夢想如今已成為楊柳礦再尋常不過的日常。
五年來,礦井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.03億元,建成49項智能化項目。2022年9月,順利通過國家級Ⅱ類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,成為安徽省首座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,礦井安全生產周期已超過14周年。

項目加速落地,發展動能更加強勁
2021年10月,楊柳礦建成投產集團公司首個5G+智能化綜采工作面。5G通信技術憑借其大帶寬、低延遲、高可靠的優勢,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通信帶寬不足、傳輸不穩的難題,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開采奠定了基礎。
隨著研發持續投入,技術不斷迭代。2025年7月,該礦第5個5G+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成投產。順槽集控中心與云臺攝像儀等一系列先進的設備投入應用,讓更多職工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,實現安全與效率的雙贏。
“以前一個班至少需要30多人,現在人數減少一大半,作業效率反而提升20%以上。”綜采一區副區長朱榮山如是說。
近年來,智能電力監控、智慧物流、智能倉儲、無人井口超市及機器人巡檢等系統相繼落地,壓風、供電、排水等系統固定崗位全面實現遠程監控與無人值守,真正做到采掘系統少人化、固定崗位無人化。

人工與科技深度融合,安全防線更加牢固
以前,現場作業依賴安監員和管理人員監督,設備故障全憑老師傅經驗判斷,突發狀況常讓調度員應接不暇。如今,這一切已發生根本轉變。
自2021年起,礦井陸續更換安裝300多部數字化攝像儀,實現井下有人作業場所與無人重點區域全覆蓋。通過可視化監視系統五級篩查機制,作業違章行為得到有效遏制。2023年,AI視頻智能識別系統正式上線,可實時捕捉人員不安全行為并自動發出語音提醒。職工們笑稱:“現在想違章都難,到處都是‘電子安監員’。”
2022年,楊柳礦建成智能供電防誤操作系統,實現遠程漏電試驗、防越級跳閘等多項功能。當地面系統監測到井下供電異常,能在0.1秒內完成故障定位與隔離,將恢復供電時間從小時級壓縮至分鐘級。
“過去處理供電故障需派人下井排查,費時費力。如今輕點鼠標,就能快速處置。”機電副總工程師李偉感慨道。
近年來,礦井陸續建成綜合信息融合平臺與數字孿生平臺,實現設備、人員定位、環境監測、應急系統等數據的疊加融合。新系統既是洞察井下實況的“千里眼”,也是精準調度生產的“中樞神經”。

智能化場景日益豐富,職工幸福感持續提升
“1人1車1小時即可完成以往3人8小時的任務量。”智能輔助運輸系統釋放單軌吊“一代四”功能,徹底顛覆了絞車、無極繩等傳統落后的運輸模式。
“遠在千里,如坐家中,一機在手,信息全有。”出差人員通過“智慧楊柳”APP實現高效移動辦公。
“溫馨、精準、便捷、快速。”“一網兩碼一廳”智慧服務平臺保障職工訴求零積壓、溫馨服務零距離。
如今,智能化與數字化已深度融入楊柳礦生產與生活的每個環節,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無處不在,成為礦井發展與職工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“智能化建設不是可選項,而是必答題,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。”站在新的起點上,楊柳礦將用嶄新的藍本指導推動智能化建設發展提檔升級,全力打造一個安全、高效、綠色、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智慧礦山新范本。
(審核:胡正理 責編:尹 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