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技工強省這幾年|王忠才:與煤機“共舞”的大國工匠
在淮北礦業集團,提到王忠才,很多人會想到一個畫面:深夜的礦井下,他打著礦燈,在趴了窩的龐大采煤機旁,時而側耳傾聽,時而伸手觸摸,仿佛在與這臺鋼鐵巨獸“對話”。
這畫面,他重復了二十八年。
1997年,20歲的王忠才第一次下井,面對龐大的采煤機,他覺得既新鮮又沒底。機器正常時威風凜凜,一出故障就只能干等著老師傅來修,他當時就下了決心,不能只當個操作工,更要成為能治機器毛病的“醫生”。
這股勁頭讓他著了魔。下班后,別人都急著升井,他卻掏出揣在工裝里的圖紙,對著機器反復比對,經常錯過升井時間。工友們開玩笑說,王忠才“走火入魔”了。

王忠才工作照?;幢钡V業集團供圖
可就是這股鉆勁,讓他把復雜的煤機構造、原理一點點“裝進”了大腦。漸漸地,他從徒弟變成師傅,從“小王”變成了工友們信賴的“王師傅”。
一次,煤機突然“罷工”,幾位老師傅排查半天無果。王忠才仔細觀察后,判斷是制動電磁閥故障。結果一查,果然如此!這次經歷,讓大伙兒對他刮目相看。之后,他三次獲得集團技術比武“技術狀元”,并在全國大賽中取得佳績,開始在行業里嶄露頭角。
技術好了,責任就重了。他的手機24小時開著,隨時待命。妻子李毛井說:“經常飯碗剛端起來,或者夜里剛睡著,電話就響了?!钡珜λ麃碚f,故障就是命令,沒有節假日之分。
有一年大年三十,礦上運輸機的底鏈條斷了,王忠才扔下碗筷就下了井??臻g太小,人鉆不進去,他琢磨出個土辦法,用鐵絲將竹笆捆扎連接起來穿過運輸機中部槽,將鋼絲繩連接在捆扎好的竹笆末端,利用竹笆將鋼絲繩也穿過中部槽,最后用鋼絲繩一點一點把斷鏈條拽了出來,然后連接好。等他回到家,天都快亮了,春晚早已結束。
還有一次,他答應給兒子過五歲生日,可臨下班又被喊去排查故障。等他深夜回家,孩子已經睡著,生日蛋糕上的蠟燭還沒點過。這個硬漢心里很不是滋味,只能輕輕對孩子說,爸爸是在為更多人輸送光明。

王忠才正在車間指導。 人民網記者 呂歡歡攝
長年累月的實踐,讓他練就了絕活,他總結出一套“聽、看、摸、測、敲、悟”的故障處理六步法。這方法實在管用,很快就在工友間傳開了。王忠才覺得,技術是大家練出來的,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寶貝。他主動當起培訓老師,把復雜的技術編成順口溜,畫成解剖圖,手把手地教年輕人。
為此,集團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匠大師工作室,由于帶徒傳技和技術革新成果顯著,后來他的工作室先后被評為省級、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。他帶出的徒弟里,很多人成了技術骨干,在各類比賽中拿獎;他和團隊還搞起了技術革新,拿下了十幾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。
這些年,他獲得了全國勞模、中華技能大獎等很多榮譽,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。2025年9月,在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上,王忠才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認定為“大國工匠”。這份榮譽,是對他二十八年如一日扎根一線、精益求精的最好褒獎。

王忠才獲得“大國工匠”榮譽?;幢钡V業集團供圖
在安徽省大力推進“技工強省”戰略的背景下,王忠才的故事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縮影。從普通技校生到“大國工匠”,王忠才用二十八年的堅守與鉆研,在百米井下深深扎下了根。
如今,他早已枝繁葉茂,并用他的技藝和精神,滋養著一片更廣闊的森林。
來源:人民網-安徽頻道 2025年10月30日